湖南信息学院- 教学质量管理处

工作动态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工作动态

工作动态

教学畅谈 | 艺术学院院长龙泽巨:高校艺术理论课程也可上得生动活泼——从我在高校讲授《艺术学概论》课说起

更新时间:2022-06-21 09:18:08

近年我进入本科高校工作,发现部分本科高校艺术专业不太重视基础理论课——艺术学概论的教学,只作选修课开设,选修学生也比较少,初步了解原因,方知是该课作为纯理论课,抽象枯燥,绝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;艺术专业学生在高中时期利用了大量时间参加艺考培训,中学语文、历史、思政等基础课程缺修较多,基础薄弱,导致对理论课不太热爱,只对应用性、实践性课程热情洋溢;授课老师着重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满堂灌,学生有的听不懂,也导致兴趣不浓。另外,我从百度网站上搜读了数十篇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发表的文章,于是我在自己工作的高校迎接挑战,主动啃上了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这块硬骨头,结果出乎意料,学生们非常热爱这门课。学生们生怕迟到,决不早退,上课专心致志,课堂气氛活跃。接着,我请其他教师借鉴我的教学方法也上这门课,结果也是学生热烈欢迎这门理论课。这个情况说明,没有学生真正不热爱的课程,只有上不了学生热爱课程的老师。

我将我上课的方法献丑出来,请求方家指正。

一、第一次课就要击中学生的兴奋点。我校每次课有2课时。42个学生带着将信将疑的心态选了我的课。第一次课,我没有打开教材,而是开门见山地问每个学生:“你认为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哪些东西属于艺术?”同学们积极回答:“音乐。”“舞蹈。”“美术。”“电影。”“电视剧。”“小说。”……接着,我逐个问他们各自喜欢的艺术门类和具体作品,同学们高兴地作了回答;然后请他们表演他们喜欢的音乐、舞蹈,朗诵他们喜欢的诗歌或散文,讲述他们喜欢的小说、电影故事片、电视连续剧、电视文艺晚会的观后感,同学们热烈鼓掌,气氛自始至终热闹非凡;再后,我问他们:“一个国家可不可以没有艺术?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可不可以没有艺术?”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:“必须有。”兴奋点被点燃。我乘势而上,讲述了学习《艺术学概论》的利好:报考研究生的主要专业考试科目,提高艺术鉴赏能力,提高艺术创作能力,为写毕业论文和文艺评论打下理论基础,并且讲了很多例证。

二、把课堂上的教师满堂灌变成学生交流讨论会。上课之前,我认真拜读了彭吉象主编的“马工程”教材《艺术学概论》,根据总课时量规划了每课时的讲授内容。怎么做到学生对这门纯理论课没有枯燥无味之感而从内心喜爱它呢?我想起了2017年在美国马里兰州考察某中学的情况。教室里摆着一条长桌,老师和20个学生围桌而坐,每次上课伊始,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,大家把问题弄明白了,一课时的任务就完成了。我对艺术学概论这门课的内容,确实感到由我把理论观点从头到尾讲起来,学生们肯定感到枯燥无味。于是我改变了一个办法,把每个知识点找出来,形成问题,向学生提问,并要求站着回答,学生只得到书上找答案。如果第一个学生不能回答,我则向第二、第三……个提问,直到回答完整为止,并且不向学生重复提问,自觉答问的除外。这样,所有学生都要认真阅读教材,思考问题,不敢三心二意,不敢玩手机,不敢打瞌睡。

三、对于比较抽象的哲学概念或美学概念,进行通俗化或者对比式解读。

一是对“意境”“风格”等比较抽象的美学概念进行通俗化解读。如“意境”这个美学概念,教材是这样表述的:“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,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。”显然,同学们不太容易理解,我则用一个通俗化的公式加以解释:

 

意境=意绪(思想+感情)+环境(一个地方,一处空间)。也就是说意境是一个带意绪的空间,这个空间在现实生活中似曾相识,但又不完全相同,是艺术化了的空间。

 

同时,我又通过诗歌、小说、歌曲、绘画、戏剧等种类的具体作品加以分析,重点分析了鲁迅的小说《祝福》和王琪作词作曲演唱的热门歌曲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》,告诉他们这些作品中的意境是个什么东西。

二是对于一些比较难予理解的专业术语,我则用了比较、对照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弄懂弄通。例如:“视听语言”也是个初次接触者难懂的概念。我先用通俗化的语言解读:“视听语言就是带声音的流动的画面,它与文学一样,能够叙述、描写、抒情、议论,能够讲故事,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。”接着,我播放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故事片《我的父亲母亲》中母亲田招娣怀揣饺子追赶骆长余的片断,询问多位学生:“影片中只有田招娣的奔跑的画面,没有人物的对话和道白,没有画外音的解说,没有字幕的描述,你是否看懂了影片叙述了什么,描写了什么?”学生们的回答,表明他们看懂了;又用PPT展示了作家鲍十同名小说的招娣怀揣饺子追赶骆长余的叙述描写,从对比中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什么叫“视听语言”。

四、教师讲述和学生答问、表演相结合。为了活跃气氛,为了让同学们具象化地理解概念,我经常请同学们齐唱或独唱一首歌,朗读一篇诗歌或散文作品,有时也请声乐老师或舞蹈老师来演唱歌曲或表演舞蹈。如讲文艺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,我请同学们站起来齐唱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》,然后分析它表达的主题和感情;讲文艺作品的抒情功能时,则请一个同学朗诵了徐志摩的诗歌《再别康桥》,再分析它的情感表达;讲文学作品的知识功能,则先请同学朗诵毛泽东诗词《沁园春·雪》。同学们个个兴奋异常,哪里还有枯燥无味的感觉?在我主导的具体艺术作品的欣赏中,同学们理解了抽象概念和判断的具体含义。

五、列举多种艺术种类的具体作品解读知识点,增加学生新鲜感。鉴于学生们热爱和熟悉的艺术门类和具体作品各有不同,讲到一些抽象概念时,我就会列举多种门类的大家熟悉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。如讲述艺术的“审美特性”,我就列举了大家熟悉的古今诗词和散文、歌曲和舞蹈、油画和照片、电影故事片和电视连续剧,如毛泽东《沁园春·雪》、苏轼《念奴娇·大江东去》、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、朱自清《荷塘月色》、鲁迅《阿Q正传》、张明敏《我的中国心》、苏联歌曲《喀秋莎》、李自健油画《南京大屠杀》、美国摄影作品《胜利之吻》、电影故事片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、电视连续剧《西游记》,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和体味,学生们都说“理解得比较透”。

六、思政元素自然融入。在讲述了基本观点时,采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工作方针政策;列举例证时,采用人民艺术家的作品和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。

七、教案烂熟于心,张口就来。对于教材中的基本观点,对于列举的艺术作品,不看教材,不看教案,不慌不忙,娓娓道来;对于古今诗词,则脱稿和学生们一起朗诵;对于歌曲,则和学生们一起演唱。

八、教师行走在课桌间走廊,不呆在讲台。讲课期间,我始终行走在学生们身边,和学生们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交流;发现个别学生精力不集中,当场用眼神,或者用手指意示,课堂气氛热烈欢快。(文/图 龙泽巨 一审/周智榕 二审/姚素华 三审/陈长明)